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09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连二十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A.推动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2022-03-09更新 | 67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诏书(     
A.沿袭了鲜卑习俗B.促进了南北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D.导致了平城迁都
2022-10-03更新 | 61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9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胡饼深受南北方人们喜爱,王羲之曾“坦腹东床吃胡饼”,晋朝王长文“于成都市中蹲踞吃胡饼”。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B.民族交融加强
C.南北方人饮食习惯相同D.对外交流频繁
7 .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改革措施。从大历史观来看,北魏孝文帝改革(       
A.促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C.缓解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D.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此魏主(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B.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C.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D.创立了新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此可以推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取消了士族特权
2022-11-17更新 | 403次组卷 | 26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