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户增调三匹,谷三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这是中国古代某次著名改革实行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指的是(     
A.俸禄制B.均田制C.三长制D.保甲制
2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后期龙门石窟中佛像穿上了宽大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北魏迁都的改革措施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南北之间差距的消失
3 . 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A.重农抑商,推行县制B.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4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9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评价古代某位帝王:“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下列属于该帝王亲政后的改革举措有
①推行俸禄制、均田制                       ②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④创立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6 . “436年,魏灭北燕,冯业率三百人浮海归宋,居住广东新会,为罗州刺史。冯氏非本地人,号令不行。高凉郡有“蛮”族部落十余万家,酋长冼氏。梁末,罗州刺史冯宝娶冼氏女为妻。冼夫人约束冼氏部落使从民礼,冯氏政令才得行施。冯氏数百人终于影响冼氏十余万家。”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魏”指的是曹魏B.冯冼联姻加强了对岭南的治理
C.“蛮”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D.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民族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9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古代改革的重要代表,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均实现了富国强兵   ②均涉及土地制度的改革
③都侧重于移风易俗   ④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两晋时期,南方许多地区变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其中会稽郡(今江南地区)被称为“晋之关中”。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农业发达B.农业精耕细作C.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开发加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孝文帝改革规定,非太祖拓跋珪之子孙,皆不得封王;已封者,王降为公、公降为侯、侯降为伯;后又进一步对主、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俸禄作出更细致、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重在
A.促进宗族团结B.强化中央集权C.完善官俸制度D.学习汉化官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