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西魏——北周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推诚布信、劝以耕稼、引导民风、以“廉简”治理“群蛮”、以清廉之政争取羌人、积极抚慰及恩威并用等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这些政策(     
A.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B.加大了南北统一的阻力
C.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D.有效强化了内部凝聚力
2023-11-10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劝进是古代臣子劝说掌权者登上皇位的一种行为,《劝进表》的内容一般有为登基行为正名、为劝进对象颂名或表明臣子立场与态度,这一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其客观原因是(       
A.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B.掌权者皆为非正当上位
C.劝进者为获取政治私利D.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023-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二百四十万减到五十万,南方人口则有增加;扬州从三百二十万增加到四百三十三万,荆州从三百五十九万增加到六百二十万。西晋永嘉以后,侨寓南方的人,截至刘宋初年即达九十万。促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北政治环境的差异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东晋时人言行选辑。其反映了(     
人物言行文献出处
有北方士人渡江后感慨“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祖逖带领亲族、部曲百余家南渡长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据[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
刘琨少时“素豪奢”“慕老、庄”,自“困于逆乱”,遂“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庶雪国家之耻”。据[东晋]刘琨《与卢谌书》等
A.动荡中的安定生活B.南方经济发展的移民助力
C.分裂中的统一因素D.清谈无为之风的逐渐消亡
2023-11-05更新 | 630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6 . 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大多兴办太学,采用汉族官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其中匈奴、鲜卑贵族及前秦抛弃民族偏见,重用汉人。这些民族政权的做法(     
A.促进了华夏认同B.消除了民族隔阂
C.加快了人口南迁D.确立了儒学正统
2023-11-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摸底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朝刘宋时,有大臣描绘社会现象说,“故凡厥庶民,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北魏孝文帝也曾下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南北社会习俗逐渐趋同B.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C.传统礼仪制度受到冲击D.民族服饰各具特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
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④榷场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1-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386年鲜卑人统一中国北方,《魏书﹒序纪第一》云:“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华夏历史认同得到了发展
C.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D.游牧民族封建化不断加强
2023-10-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Ⅰ)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南史·沈庆之传》记载,沈庆之在常湖立园舍,“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语人曰:钱尽此来。西晋太子洗马江统愤然感叹道:“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这集中体现了,当时(     
A.豪强地主干扰市场的发展B.政府商业政策发生转变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D.经济作物的种植蔚然成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