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服饰受到北方影响,如南朝乐队穿北方的紧口的褚皱服。北方的贵族穿着南方土族的博衣宽带的服饰,打扮也南方化。北方的面食(烤烙饼、馅饼)传入到南方,南方的酿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饪术传入北方。此现象反映了(     
①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
②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④“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1-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论及:“北周一朝除了朝廷的皇帝和将相是鲜卑和杂胡成分外,各州刺史、各县县令以及带领军队的都督、统军、别将,甚至宗教的官秩,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北周(     
A.集权政治受到威胁B.民族大交融的现象
C.民族成份多样复杂D.地方行政管理混乱
3 . 西晋中后期旱灾、疫灾频发,大量百姓沦为流人。李庠(成汉建立者李特之弟)“与六郡流人避难梁益。道路有饥病者,庠常营护隐恤,振施穷乏,大收众心”。吴兴内史孔坦“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重视社会救济B.地方豪强稳定社会秩序
C.西晋统治危机严重D.流人迁徙推动南方开发
2023-11-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末年,水旱灾异连年,郡国多饥困。中央政府调拨扬州五郡的租米(古代向官府交纳的田赋)赈给北方的兖州、豫州、徐州诸郡。后来江南的丹阳、豫章又再次大规模向北方调输租米。这表明当时(     
A.北方地区经济走向衰退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政府救灾职能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末,思想家仲长统和荀悦都提出过恢复井田制的主张,但无法推行。西晋时颁布占田令,限制了占田的数量,此后南北朝的诸多政权均有类似主张和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泛滥B.商品经济萎缩C.边疆危机加剧D.经济重心南移
2023-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南朝时期,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则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政局混乱的加剧C.赋税制度的改革D.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3-11-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魏北周时期,一方面统治者设立太学,延请文士分授经业,另一方面北方高门崔、卢、李、郑、杨、柳、裴等14家大姓中,尚武习战者人数远远超过专事文教者。不仅“河北文士率晓兵射”,而且妙龄女儿亦能上马骑射。这一现象表明(     
A.高门大族政治实力雄厚B.儒学已失去正统地位
C.民族文化交流是双向的D.民族融合与冲突并存
2023-11-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晋书·职官志》记载,晋受魏禅后,不设丞相,由司马孚等八人分任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共议国事,称为“八公”。这反映了(     
A.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B.西晋巩固统治的需要
C.八公开始取代三公制D.朝廷行政效率的提升
2023-11-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2023-1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北魏时期,朝廷多次下诏对普通民众中的高龄者赐予爵位,如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南伐途中,“车驾至肆州,民年七十已上,赐爵一级”。孝文帝此举(       
A.彰显了国家主流统治思想B.推动了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C.加快了南北方的统一进程D.巩固了鲜卑贵族政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