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记载可以佐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A.宗法制发展B.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D.社会繁荣
2024-01-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陈寅恪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也。”该观点(     
A.解决了民族间的矛盾与隔阂B.体现了比较科学的中华民族观
C.忽视胡汉种族差异是不对的D.重文化轻血统不利于民族溯源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措施反映了(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玄宗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23-09-15更新 | 55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隋书·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     
A.体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B.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C.彻底完成了鲜卑族的封建化D.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步伐
2023-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士人,屯田垦荒。北魏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北方重归统一。拓跋焘死后二十多年中,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北魏明堂(古代汉族帝王宣明教化之所)始建于太和改制期间,孝文帝曾在此会见群臣、祭祀祖先。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宣布奉行儒家孝礼,为祖母守孝三年。之后,孝文帝为孔子修建庙宇,并亲题文圣尼父。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一改早期鲜卑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拓跋皇室一律学汉语、说汉话。迁都后第二年,孝文帝率领群臣到鲁城(曲阜)祭拜孔子。他还颁布法令,把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县,令其死后安葬洛阳。孝文帝还亲自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为自己选了墓地。

——摘编自卜宪群等撰《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背景和实施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对北魏的影响。
6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6次组卷 | 95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这可以佐证
A.民族交融的趋势B.孝文帝改革的弊端
C.鲜卑族逐渐消亡D.江南民族交融概况
2022-02-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