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史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先祖拓跋力微、沙漠汗等已经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北魏建立者拓跋珪初定中原,即“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后来继位的统治者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这些记载表明(     
A.北魏政权全面学习汉文化B.鲜卑族率先完成封建化转型
C.中原文化加快了北魏发展D.孝文帝改革具有历史传承性
2024-03-10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先后在平城南郊和洛阳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孝文帝旨在(     
A.学习汉族文化礼仪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宣扬儒家正统思想D.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在中国古都的名单里,洛阳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多个王朝曾建都于此。下列王朝中,曾建都于洛阳的有(     
A.西汉B.北魏C.东晋D.北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之词。而十六国北朝的勋贵传记,多“性雄豪,工骑射”“明解律令,议断平允”等语,北朝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之途。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C.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政权更迭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西晋鲜卑墓出土的金饰“鹿首步摇冠”。据考证,流行于汉族地区的步摇头饰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鲜卑文化中自成体、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胡汉民族交融得到发展B.内迁民族都乐于接受汉文化
C.鲜卑游牧文化特色鲜明D.鲜卑文化影响了饰品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将陈庆之评论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这表明本时期的民族交融
A.使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使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D.为汉族补充新鲜血液
2020-07-21更新 | 4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186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