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3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北朝族际通婚十分普遍,其中鲜卑族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胡汉不同”“夷夏有别”的观念在两民族间已渐渐淡化。这主要是因为(     )。
A.商鞅变法B.唐太宗的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2023-12-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国的形成以及三国间的政治态势。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1-1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朝
(1)、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前提
A.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____   
B.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____。②措施及影响
时间5世纪后期
内容迁都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
改籍贯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____
易服装____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讲汉话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____
改汉姓改鲜卑姓为____
定门第等级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____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____
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____通婚
影响1.顺应了北方民族____的历史趋势,缓解了____;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____的进程。
2.促进了北魏____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____南方以及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____,稍后又分别被____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2022-09-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拓跋圭368—409
太武帝拓跋焘424—452
献文帝拓跋弘466—471
孝文帝拓跋宏471—499
宣武帝元恪500—515
孝明帝元诩516—527
孝庄帝元子攸528—531
孝武帝元修532—534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概括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汉化是总体的趋势”。据材料二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2023-10-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少数民族的____化、____化、____改革。
2023-08-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5课知识清单填空
6 . 北朝所著《魏书》记载“(曹)魏所受汉传国玺”,并认为北魏所处的北方中原地区是真正的正统发源地。南朝的《南齐书》则记载“魏朝(北魏)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认为南朝才是传承正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趋势显现B.华夏认同意识强烈
C.官修史书杜撰史事D.南北矛盾不可调和
2024-0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规定: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目的是完成北方的统一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解决了鲜卑族内部矛盾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2024-01-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处于游牧的生活状态,在服饰方面,缺乏文化的积累,被称为“胡服”的衣服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形质、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都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其政治制度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这种政治制度是北魏统一北方后建立统治秩序所迫切需要的。在南北朝时期,对峙的南北双方都称自己为中国,而将对方视为夷狄,改造着装的旧俗,进行服饰改制,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有着一种争正统的意味。太和年间,北魏孝文帝在服饰改革上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制定出了冠服制度。孝文帝不仅制定了汉魏冠服制度,而且自己亲身穿戴并赐新装给大臣官员们。与此同时,他还监督平民百姓的服饰汉化的实践进程,如有不遵循汉化服制的百姓,孝文帝便会斥责地方官员。

——摘编自李晶《北魏“孝文改制”中的服饰“改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服饰改革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特点。
2023-1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五河致远实验学校与固镇汉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孝文帝改革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改说汉话,与汉人通婚。这反映的是
A.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B.游牧生活的传统灭亡
C.孝文帝数典忘祖脱离实际D.蕃汉分治成时代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来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速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上图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