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A.都促进了民族融合B.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024-02-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太和二十年(496 年)正月,北魏孝文帝下诏: “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主元也,宜改姓元氏。”此举意在 (     
A.促进北魏统一北方B.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C.弘扬儒家先进文化D.维护政权正统地位
2024-01-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籍记载,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文献

出处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帝纪下》

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A.削弱鲜卑旧贵族的势力B.效仿中原衣冠制度
C.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5世纪后期,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加速鲜卑族汉化进程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6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举措有(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   ③统一北方   ④军功爵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2023-1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8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023-11-20更新 | 8次组卷 | 56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述其历史意义。
2023-11-1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前期,元氏(拓跋氏)的男子多娶鲜卑各部落贵族和其他胡族贵族女子为妻;5世纪中后期,元氏多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汉人大族通婚,多娶汉女。这一变化反映出(       
A.鲜卑贵族集团的势力不断衰弱B.北方汉族士族的胡化趋势
C.北方经济的发展对婚姻的影响D.北魏政权统治基础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