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2 . 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以女性祖先和自然神祇为重要祭祀对象,而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祭祀对象以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为主。北魏这一变化(       
A.反映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B.说明女性政治地位降低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2023-0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魏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适逢秋雨连绵之际,道路泥泞,历经近一个月大军才抵达洛阳城下。孝文帝表示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索性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这里在场的大臣多不愿迁都,但更不愿意“南征”。利弊权衡之后迁都洛阳之事,就在孝文帝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迁都洛阳,表明孝文帝改革
A.缓解了民族矛盾B.推动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社会繁荣D.顺应了历史趋势
4 . 北魏前期的祭祀呈现出母权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特点,孝文帝改革后在祭祀对象上明显地向以尧舜禹等为主的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倾斜。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       
A.祭祀内容的丰富性B.祭祀礼仪的灵活性
C.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为隋唐的盛世奠基
2023-1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B.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D.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
2022-1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二者虽然都是在北魏时期开凿,但是风格不同。云冈佛像的造型,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额丰、肩宽,显得庄严雄健。龙门石窟则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的艺术形式,大佛的形象也由庄严肃目变为和蔼可亲。出现这种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