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此魏主(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B.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C.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D.创立了新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2 .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数量增多,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当时北魏(  )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文化取得主导地位
C.游牧文化逐渐消亡D.吸取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3 . 《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竞为之。”《二十四史全译·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材料主要体现了(     
A.民族文化各有优势B.统治者勤政好学
C.民族交融有双向性D.少数民族封建化
2023-07-1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某同学在研究南北朝历史时,搜集到下图信息,这表明他研究的主题是(       
A.中原统一B.民族交融
C.文化繁荣D.中外交流
2023-07-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尝言:“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倡导说汉语、改汉姓、易汉服。材料表明当时北方(     
A.汉匈和亲影响深远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统一条件逐渐成熟D.民族之间交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7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023-06-1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京大学闫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
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书·高祖纪》记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北魏孝文帝(     
A.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B.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C.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D.深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D.促进了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