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2 .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描述的是
A.平王东迁B.商鞅变法C.光武中兴D.孝文帝改革
3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成书于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农业产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约为79:21。这说明当时中国北方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中原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即位之初,朝廷由冯太后主政。这一时期,儒家经典所宣扬的明堂、辟雍、圆丘、方泽等礼仪建筑相继在都城中建造起来。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北魏
A.经济实力大为增强B.边疆地区教育发展
C.政权的封建化趋向D.外戚干政日益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A.思想解放B.文化东传C.推行汉化D.政治变革
7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藕塘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东阳王丕,年已七十多岁,他不愿意汉化,孝文帝“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犹常服列在坐隅”。这从侧面说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缓解了民族矛盾B.灵活变通C.果断强硬D.促进了社会繁荣
2020-12-14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10 .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家族代表着魏晋时期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的社会阶层是
A.封爵领将B.士族门阀C.节度使D.外戚势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