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2 .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道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促进了民族间交融
2020-10-29更新 | 30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六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
A.数典忘祖B.脱离实际刚愎自用
C.推行封建化D.实行“蕃汉分治”
2020-10-24更新 | 4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
2020-10-19更新 | 39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均田制B.迁都洛阳C.实行租调制D.汉化政策
7 . 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深化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郡县制遭受挫折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进行爵制改革,开始推行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与虚封的散爵并行的爵位制度。孝文帝实行的散爵是承袭北魏前期虚封的五等爵制而来的。而实行的实封爵,则是新推行的爵制。由于虚封的散爵制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制并行,所以,尽管散爵的封地依然与北魏前期五等爵的封地一样,都具有虚封的性质,但在实封爵封地存在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这种变化不能改变散爵封地的虚封性质,但北魏国家要使散爵封地适应两种不同性质爵制同时并存状况的做法,构成北魏国家封授散爵封地的一些特点。……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散爵封地的封授只是这种分封制的补充。

——摘编自张鹤泉《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爵制改革的影响。
9 .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
2020-09-10更新 | 614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操主政期间,多次发布求贤令,认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多次强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任人唯才,不拘名声品行。这说明当时
A.察举制度已被彻底废除B.传统观念影响人才选拔
C.世家大族垄断人才选拔D.九品中正制已日益僵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