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3 道试题
1 . 4世纪末,塞外游牧民族拓跋部入主中原后继承了魏晋传统,按照汉族的贵族主义,清定流品出身秩序,妥善安置滞留乡梓的汉人士族,以实现“门尽州郡之高才极乡闻之选”的政治理想,故其早期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汉式面貌。这些举措(     
A.保证了北魏王朝统治长治久安B.激化了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矛盾
C.开启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D.意在整合社会力量以巩固统治
2023-12-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跨地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选课走班调考)历史试题
2 . 《南史·张孝秀传》记载:梁朝张孝秀“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人,率以力田”。该时期(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庄园经济繁荣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门第观念淡化
2023-12-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由此可得出(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B.分裂中蕴含统一因素
C.出现士族专权局面D.思想活跃呈多元特征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原“大传统”中的“文”与“礼”具有极高的价值,不是由于其高雅性,而是由于其实用性,即在官僚制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受到北魏朝廷重视,并逐渐成为北魏权威价值结构中的高价值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北魏崛起过程中的必然选择B.这是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
C.中原“大传统”符合北魏的传统价值D.中原与边疆地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023-12-19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隋书·食货志》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又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这说明(     
A.地方豪强威胁中央集权B.南方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D.史籍记载受到政权影响
6 .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     
A.政局动荡影响区域经济格局B.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
C.南北方对峙的状态日趋明显D.政治中心呈现南移之势
2023-12-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教能教育集团(昆明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吕思勉为晋朝惋惜:“然而大权始终为自北南迁的贵族所把持,使宋武帝(出身贫寒)一类的人物,直到晋末,才得出现于政治舞台上,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造成这一损失的制度原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推恩令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     
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
9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农民耕种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租役
2023-1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永嘉之乱以后,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大量北方世家大族迁徙到了南方,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许多南迁成功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世家大族为首领。当时拉拢士族的一个政策就是设立侨州、侨郡,并对南迁的百姓免除赋役。这一政策(     
A.不利于东晋政权的稳固B.有利于缓和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
C.加速了赋役制度的瓦解D.体现了对士族身份的认同和优待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