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初唐史学家李延寿著成《南史》和《北史》,宋人所修《新唐书》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因“《南史》以王谢分支,《北史》亦以崔卢系派”,清代《四库全书》评说其“惟以姓为类,分卷无法”。这能印证隋唐以后(     
A.门阀政治影响日趋衰微B.史书编写依赖私家著述
C.社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文献体例标准渐趋严密
2022-10-21更新 | 41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晋政府为了照顾侨户“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的心理,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土著户籍,“不以黄籍籍之,而以白籍,谓以白纸为籍,以别于江左旧来土著也”。这一状况导致(     
A.户籍体制的混乱B.中央权力的削弱
C.赋役制度的瓦解D.郡县制度的崩溃
3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2022-05-30更新 | 254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透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融合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之间的互动(不同文明如何协调自身,如何呼应对方,如何选择文明的发展方向)。……虽然在人口和物产上,农耕的“禾的世界”一直拥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草原的优势在于以骑兵为主的强大军事力量,这足以使草原与华夏成为对等的两大区域文明,忽视任何一方区域文明的影响力和历史贡献,都无法清晰解释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

——摘编自波音《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

注:作者波音所说的“草的世界”(草原文明)是较为广义的概念,包含了北方蒙古草原及其两侧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或者粗略地说,是长城之外的区域。“禾的世界”(华夏文明)同样不止包含了狭义的平原农耕区,而是指长城之内,以农耕平原为主干,囊括了山川河湖的区域。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30更新 | 662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金元时期
6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兵制》

材料三   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时,你如何看待《魏书·高祖纪》《文献通考》《居士集·卷十六》的史料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488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
2021-09-10更新 | 8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①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②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③促进南方经济开发   ④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2021-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