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与秦汉魏晋不同,北魏开国近百年间百官无禄,吏治腐败与此关系颇大。在参考《周礼》和两汉魏晋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禄,并规定“罢诸商人”、增收户调及严惩赃罪。班禄诏显示,北魏地方政府与商人关系密切,地方官府中大概存在着类似隋朝公廨田的田产,其收获物需通过商业贸易或发放高利贷牟利。约在俸禄制实行前十年左右,实行俸禄制的建议已被提出且有零星官“禄”的记载,这表明俸禄制是在总结之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定型和成熟化的产物。俸禄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班禄诏及一年多之后颁布的新税制,户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民众的负担在短期内无疑会有加重。针对废止俸禄制的提议,中书监高闾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结合的角度系统阐释了实施俸禄制的必要性及其政治作用,认为俸禄制实施后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将受到遏制,民众的实际负担则会减轻,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统治。

——摘编自张金龙《北魏俸禄制的班行及其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实行俸禄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俸禄制改革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起家官起家官品资料出处
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七品汇编282
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一品五品太学博士六品墨志174
李挺曾祖、祖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爵—品五品奉朝请六品疏证350
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二品五品奉朝请六品汇编354
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
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孝文帝曾谓群臣曰: “卿等或以朕无为移徙也。昔平文皇帝弃背率土,昭成营居盛乐;太祖道武皇帝神武应天,迁居平城。朕虽虚寡,幸属胜残之运,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等当奉先君令德,光迹洪规。”在孝文之前,拓跋鲜卑曾多次迁都。东木根山和盛乐均处塞外,属于草原游牧生产区,迁都盛乐后,拓跋鲜卑的势力由草原扩张到长城脚下,迁都平城后其势力则进入长城内侧的农耕区。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适宜作为都城。《南齐书》载: “土气寒凝,风砂恒起,六月雨雪。议迁都洛京。”平城居于九州之外,远离中原政治中心,与孝文帝的政治理想相去甚远,因此孝文帝认为: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摘编自王东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补论》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4-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4 . 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中国与罗马境遇相似,走向却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每当草原寒潮来临,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并主动走上“汉化之路”。在五胡十多个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鲜卑的北魏统一了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在西迁匈奴的压迫下,东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利用罗马帝国表落的机会,潮水般地涌入罗马,并建起一个个“蛮族王国”(如上图)。这些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大部分彻底地“去罗马化”。如哥特人建立了“二元政治”,实行“族群分治”制度,禁止罗马人与哥特人通婚;哥特人用蛮族习惯法,罗马人用罗马法;不倡导学习拉丁语与古典文化……西欧形成了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正如英国史家佩里·安德森所说,蛮族建国“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在他们几百年征伐中,最终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勉力维系。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中国和罗马“走向却不同”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1344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   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
2022-12-29更新 | 23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北魏至唐初的民族交融进程(局部)

统治者表现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士族联姻。
东魏掌权者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其子高洋,废东魏皇帝,建立北齐。
西魏掌权者宇文泰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统治时期进行反汉化的“胡化运动”。
北周武帝宇文邕继续汉化改革,摆脱鲜卑旧俗。
隋文帝杨坚其父杨忠被赐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隋统一后,一些少数民族名称逐渐消失,被称为“汉人”。
唐高祖李洲其先祖被赐鲜卑姓大野,是鲜卑化的汉人。李渊的母亲为鲜卑人。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2反映的政局特点,并分析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至唐初民族交融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至唐初民族交融的历史启示。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岁积有成,迁位一级,其有贪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阳“礼仪富盛”的原因。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022-04-13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北方的逐渐统一,战争减少,掠夺财富的可能性趋近于零。于是各级官员不得不变换手法,利用职权搜刮、贪污、经商以谋取钱财。孝文帝在大力推行改革的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腐败。太和八年(484年),孝文帝下诏:“《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白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班行俸禄,让官吏拥有合法的收入保障,使得北魏官吏数十年习惯于掠夺、搜刮、贪腐的行为丧失了正当的理由或借口。这一年,孝文帝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同时,孝文帝还颁行北魏律,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功臣英雄,只要触犯了红线,一律惩处。史书称赞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摘编自陈良、王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反贪》


(1)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反贪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反贪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期,钱币流通在江南地区变得较为普遍,刘宋时,汉川一带交易时不使用钱币,完全以丝绢为谋介;梁代初年,除了京师建康与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外,其他地区既有钱币,也有谷帛;至于边远的岭南地区,直到陈朝末年,仍然“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但总的说来,在整个南朝,钱币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在不断扩大之中,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则与此相反,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自北魏建国初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的100多年时间里,“钱币无所周流”,民间交易完全以谷帛作为货币。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比较南北朝货币使用的地区差异性。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朝货币使用地区差异性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