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统治者为了扩充军队,增补劳动力,通过强制和招引,迫使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史称“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加速了各族社会的文明开化,不但各“胡”族大量吸收了汉族的农业文明,而且以自己的草原文明影响着汉人,从而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自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罕见的“北人”南下的现象。当时, 一度存在多个相互故对的歧权,每个政权的内部又存在多个故时势力,“胜者 为王败者寇”,大批被流放贬逐的“流人”被迫迁往偏远地区。

——摘编自李春光《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三)》

材料二   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目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主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胡内迁”和日耳曼人迁徙共同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与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2019-10-11更新 | 48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地区,从东汉末期开始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高潮。西晋政权瓦解后,内迁少数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虽然这些政权根据其汉化程度或多或少地重用一批汉族士人,但汉族整体上处于被统治地位。而内迁少数民族即便是汉化程度很高的氐族、羌族,整体上也仍落后于汉族。少数民族虽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汉化的道路,但即便有北魏孝文帝式的开明君主,它们的汉化过程也会出现重重阻力,甚至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还会出现逆转。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也被大量注入汉族,所以与北方民族交融后的新汉族显得胡气十足。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南方政权一直是汉族王朝,在民族交融过程中汉族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汉族政权通过开疆拓土,将深险之地的少数民族纳入州郡体系,将其编户化,从而使其融入汉族,所以南方的民族交融往往比较顺利。并且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其社会风俗习惯等对汉族影响有限。加之北方大批汉人南下,南方民族交融后形成的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汉晋时期北方汉族的文化传统。由于少数民族在交融中的被动性,汉族政权多采取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向更为深险之处迁徙,致使南方民族交融反而不如北方彻底。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方高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融合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交融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
2023-10-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王朝开发西南夷到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在西南民族地区不断扩大郡县统治范围。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平定南中叛乱后,设立了屯田制,而且除军屯外,民屯也具备了较大的规模。由于蜀汉的重视和积极经营,南中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诸葛亮南征以后,南中诸族“出其金银”,“以给军国之用”。此外,西南各民族还利用当地特有的植物资源生产出不同的纺织品。西晋末年,“永嘉元年春,尚施置关戍,至汉安焚道。时益州民流移在荆、湘州及越焉、群荆,尚表置郡县,就民所在,又施置诸村参军”。

——摘编自陈彦波《魏晋南北朝西南人文环境变迁与民族社会经济》

材料二   河西第一次移民发生时,西晋王朝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整个中原大地陷入纷纷战火中。尽管这一时期战火纷争不断,但河西地区相对安定。因此,来此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口也逐渐增多。河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与西域地区在血缘、语言、文化方面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僧人来往也更加方便,这直接推动了河西佛教的发展。北魏时期,在政府的强制之下,河西世家大族中有大量儒学精英迁往北魏都城平城,士人的东迁为日后河陇学术逐渐衰落埋下隐患。因此,这一时期河西地区佛教文明不断发展。

——摘编自齐晓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移民对河西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发西南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西地区佛教不断发展的原因。
7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2023-10-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易中天曾评价中国某个朝代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与"它"有关的是(     
A.中华民族“多元”特点显著B.铁犁牛耕技术向江南地区扩散
C.血缘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民族交融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2022-1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下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权更迭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内容,填写出图中标号①②③处的名称。
(2)据图概括说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
(3)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022-12-02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广东专用)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