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看出(     
“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四民月令》崔寔(东汉)
“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博物志》张华(西晋)
“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齐民要术》贾思勰(北朝)
A.农业劳动模式发生变化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土地利用效率尚需提升D.水稻种植区域得到推广
2024-04-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史书记载,魏晋时期,晋朝将领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江州刺史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任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平阳县侯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屯荥阳,远近多附之。这可以说明当时(     
A.庄园经济兴起恰逢其时B.豪强势力趁乱拥兵自立
C.北方战乱明显多于南方D.流民增多危及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381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4~6世纪,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如匈奴首领刘渊,习读《易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至于孙吴兵法、先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氐和羌等民族也逐渐接受并使用汉语、汉文,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制度和传统文化。这些现象的出现
A.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B.反映了游牧民族丰富了农耕文明
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D.表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完成
2022-05-29更新 | 364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4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
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2021-05-15更新 | 8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9 . 钱穆先生指出:"今人论此一时代之门第,大都只看在其政治上之特种优势,与经济上之特种凭藉,而未能注意及于当时门第中人之生活实况,及其内心想象。因此所见浅薄,无以抉发此一时代之共同精神所在。”钱先生旨在强调此时的门阀士族
A.凭借政治经济优势引领社会时尚B.在思想文化发展上有进步之处
C.与皇权关系密切有利于中央集权D.代表时代潮流有利于社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70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白泽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