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借汉化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长城沿线的各族生产方式的变化,不能反映(   )

                 改革前                                               改革后
A.均田制影响B.民族融合
C.少数民族封建化D.吏治清明
2020-09-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 。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B.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D.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B.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C.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D.迁都洛阳
2020-08-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2020-08-27更新 | 348次组卷 | 6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1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甘肃天水三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8 .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实行的影响不包括
A.取代了宗主督护制B.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C.巩固了中央集权D.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020-07-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D.导致了北人南移
2020-06-28更新 | 423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前期,鲜卑民众“畜牧迁徙,射猎为业”。482年孝文帝下诏:“虎狼猛暴,食肉残生,取捕之日,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这一诏书的内容体现出
A.北魏猎捕野味风气盛行B.孝文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北魏经济结构有所变动D.孝文帝重视生活习俗改革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