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4190次组卷 | 97卷引用:甘肃省靖远一中2019届高三9月月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
2019-01-30更新 | 3508次组卷 | 49卷引用: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不精谱学,不能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鉴别庶姓大族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的依据。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门阀政治影响谱学发展
C.士族与庶族矛盾的缓和
D.重视选拔真才实学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
7 .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8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2016-11-27更新 | 3718次组卷 | 8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朱子语类》:“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的这段话
A.揭示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B.以封建正统观念分析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原因
C.认为曹操和孙权不能成就霸业
D.揭示了刘备能够复兴汉室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