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2020-07-11更新 | 199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研究表明,东汉时期黄金曾一度退出了流通领域,而布帛却在交换中突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到曹魏时期 更是出现了“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的极端现象。材料说明
A.政治局势阻滞商品经济发展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全面解体
C.政府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货币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2020-05-11更新 | 1845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8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据此可知
A.曲辕犁逐渐传到河西走廊B.政治动荡导致丝绸之路完全阻塞
C.西北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D.生产力的进步推动民族交流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屯田制C.均田制D.王田制
7 .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
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A.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普及
C.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D.沉重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8 . 北魏租调制是与均田制配套的措施,政府依靠三长整理户籍,以一夫一妇为户口单位征课租调,规定每年向政府纳帛1匹、粟2石。这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按照户籍人口征收赋税
D.征税标准达到历史低点
9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019-06-28更新 | 38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9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