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北魏时期《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也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以上诗作、歌谣可用于研究(     
A.北魏灭亡的原因B.北魏诗歌的演变
C.迁都洛阳的背景D.唐诗兴起的渊源
2023-02-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miǎnliú汉族礼冠的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gǔ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目的D.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起家官起家官品资料出处
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七品汇编282
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一品五品太学博士六品墨志174
李挺曾祖、祖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爵—品五品奉朝请六品疏证350
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二品五品奉朝请六品汇编354
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
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背景是
①黄河流域长期战争,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荒地
②宗主督护制度的实行,政府控制许多劳动力
③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的严重短缺
④长期的战乱使中原地区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说:“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出现材料中洛阳繁华景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B.中原民族交融、经济恢复
C.士族并在中原、推动发展D.中原佛教盛行、文化兴盛
2024-04-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2023-05-31更新 | 1316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7 . “毁镜”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鲜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分为多部分。考古发现随着鲜卑族南迁,越靠近中原地区,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可能是(   
A.鲜卑人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B.政府崇尚节俭的风气
C.受中原地区的汉族习俗影响D.鲜卑人手中铜镜减少
2023-02-1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结合所学可知促使洛阳变化的主要原因(   
A.改穿汉族服饰推进服饰华美B.迁都洛阳加速了汉化改革
C.统一说汉语顺应民族交流交融D.鼓励与汉士族通婚缓减民族矛盾
2022-11-06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鲜卑族的——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的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显示,随着鲜卑族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族毁镜习俗减少的原因极有可能是
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10 . 元代马端临评价孝文帝改革“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他的评价
A.立足于完整的史实支撑B.指出了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
C.不符合科学的评价标准D.克服了历史评价的主观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