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元朝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兵制》

材料三   其私后魏之论者曰: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

——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时,你如何看待《魏书·高祖纪》《文献通考》《居士集·卷十六》的史料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因素。
23-24高三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史料实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史料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整理


【史料运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文化风俗和社会发展角度,指出北魏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
2023-09-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讲究规划布局,东晋南朝建康城的营建基本模仿了魏晋洛阳城的都城形制,而北魏洛阳城的重建又学习、借鉴了建康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模仿与被模仿



(1)以上三幅图是根据哪些类型的史料绘制而成的?
(2)历史地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空间因素和图中展示的社会因素的变化,从而认识和理解历史。观察三幅图,对“模仿与被模仿”作出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