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材料

时间(朝代)事件
公元前356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公元前140—前87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经济政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
923年(王莽新朝时期)王莽推行一系列改革
490499年(北魏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史,是在宏观上从民族的角度、以民族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一方面,写中国民族史必须把汉族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放进去,并置于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就应把少数民族既作为中华民族总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写,同时,还要精重撰写每一个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及其与诸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选择一个民族,具体阐述该民族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而军力孱弱的北宋和南宋,都是在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武力面前退出历史舞台的。在许多时候,用武力取胜的一方往往需要从失败者的文化里吸取更为强大的养分,否则胜利者将面临困窘、挫折乃至惨败的后果,这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值得注意的是。

在征服与被征服之前,落后的民族已自觉地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以增强国力;在征服成功之后,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全新建设。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大整合,使少数民族的汉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汉文化的生命力也得以提升和完善。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被征服者最终征服了征服者。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第二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明确,史论结合)
2023-07-1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价

(清)赵翼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认为孝文帝一味学习汉族制度礼仪,以文治国,丢弃了鲜卑族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由盛而衰。

吕思勉

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钱穆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白寿彝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通过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发展史,其实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史,历代统治者采取了不同的民族、边疆政策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并加强了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管控,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并具多元一体格局特征。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所选阶段特征进行论述。(要求:格式规范、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3-08-2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改革与发展】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这些直面困难、敢于斗争的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一一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历史所学知识,请提炼一个论题。例如:“改革与发展”“前进与曲折”等角度,围绕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5世纪后期,北魏鲜卑族在孝文帝的领导下,大力地推行了一场学习汉族先进文明的改革。这场改革引起了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这场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巨大进步,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有人认为这场改革导致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并用所学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必须写出选择的观点,史实要准确,论证要充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 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 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 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9 . 下表是中国先秦、秦汉、魏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春秋老子

春秋孔子

战国商鞅

战国孟子

战国韩非子

秦朝秦始皇

西汉汉高祖

西汉汉武帝

西汉董仲舒

西汉司马迁

东汉光武帝

北魏孝文帝

请从表中选取两个历史人物,并对其作出历史解释(成就、影响)。(要求:列出所选人物,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主要事迹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针对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局部来拟定)。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简洁合理,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说明:请参照如下格式进行回答:
话题:……
说明:……
总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