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93次组卷 | 1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686次组卷 | 158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庭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士族文化影响扩大
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
2022-10-25更新 | 958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载:北朝的强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的影响
2022-08-18更新 | 183次组卷 | 7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2022·湖南湘潭·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1-12-11更新 | 53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07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材料   东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所谓“部曲制”),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如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人参加讨卓战争,地方豪强率部曲归附曹操的先后有李典、许褚、任竣等人。……西晋末的大混战,豪强世族不仅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反而以北方陆续逃来的大量农民扩大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实力。

——摘编自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有学者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分裂为后来隋唐的再统一孕育着条件。请归纳这一时期孕育了哪些统一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是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在北方建立的十六个割据政权B.各政权都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C.彼此征战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D.黄河流域一直处于分裂混战局面
2021-08-22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
(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