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魏书》高度评价了北魏孝文帝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以及他改革的意义。以下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从洛阳迁都到平城B.以汉服取代鲜卑服
C.与汉高门士族通婚D.禁鲜卑语,说汉语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政权。魏初,礼俗纯朴,法律仍带有原始部落习惯法的性质。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开始注意吸收汉族文化,以法律作为统治工具。398年,北魏首次制定较为系统的成文法,揭开了此后大规模立法活动之序幕。其后比较重要的如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神廘四年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正平元年,“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待庐胡方回等改定律制”;高宗文成帝拓跋浚太安四年,“又增律七十九章,门房之诛十有三,大三十五,刑六十。总体而言,北抱前期的律法经历了一次部落法向成文法的过。但是随着北魏从游牧向定居、从部落向专制皇权的转化,改变其前期法律刑重网密、司法枉滥以及法典与现实脱节等司法特点的要求日益迫切。这样,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标志,北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重大变革中,也同时包含了律法制度的巨大变革。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前期律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前期律法改革的历史作用。
3 . 5世纪后期,________拓跋宏改革,内容是:________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________,大大缓解了________,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________,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1-07-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0分钟课前预习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
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完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06-13更新 | 953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
政权律令内容
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
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
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
2021-05-15更新 | 88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485年,孝文帝颁布“罪己诏”:发生灾荒,“百姓无辜,横罹艰毒”,“天之所谴,在予一人”。 诏书从用人、吏治、刑法、赈济、赋役、人口、生产等七个方面对现实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此举旨在(     
A.巩固儒学地位B.推进新政实施
C.务求人事周洽D.标榜改革成效
10 . 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
A.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
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