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材料四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江南经济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趋于多元走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严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并分析其改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2-04-08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衣冠号令,华夏同风”“迁都洛邑,修建孔庙祭孔”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影响。
2022-02-0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旧体制是一种很大的冲击,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商鞅变法遵循功利原则,打破制度束缚,释放社会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适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要求,发挥出其跨时代的作用。

——摘编自张俊英   邹璇《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

材料二   鲜卑拓跋部进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从家长奴隶制游牧部落,发展过渡到封建制定居从事农业或放牧的编户民,实行了一系列的封建化改革。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使得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成为均田户,加速了他们向封建化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作用。此外,租庸调制和三长制等也起到了强制流散农民定居,强化了基层地方管理,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北魏时期的登闻鼓制度就是在继承儒家“仁爱”思想的前提下,发展了平民直诉制度,尽管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鲜卑统治集团更好地控制地方的官吏,但客观上为平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开拓了更新的、更直接的途径,促进了儒学理念对鲜卑族的思想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封建化改革的措施及其意义。
2022-02-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南朝梁的大臣陈庆之出使洛阳时说)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南北方政权的关系。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2-02-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潮汕地区汉代及两晋南朝时期墓葬一览表

地点随葬品
汉代揭阳:东山,梅云,白塔,新亨,曲溪,普宁里湖六处墓葬均发现陶器,其中三处发现有铜镜等铜器,白塔墓葬发现有铁器、陶纺轮、砺石(磨刀石)等器具
两晋南朝揭阳:曲溪,仙桥,地都,普宁南径;
潮州:潮安归湖;
汕头:潮阳铜盂
发现有铁剑、铁剪刀和铁刀等铁器,青铜器完全绝迹;青瓷出现,青瓷羊、兽足砚台、高足鸡首壶制作工艺较为精美;还出现银手镯、银发簪、黄金指环等饰物;墓砖和陶罐上出现莲花纹样

——根据黄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代和两晋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2022-02-15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即使在统一黄河流域后,对其他各族人民的统治仍然采取了压迫的歧视政策。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

材料三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类起义仍时有发生。

——以上材料均摘自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根本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2021-11-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