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06-13更新 | 9538次组卷 | 6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统编版)A卷
3 . 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帝的这一规定(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
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
2022-09-12更新 | 1258次组卷 | 22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1018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10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起家官起家官品资料出处
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七品汇编282
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一品五品太学博士六品墨志174
李挺曾祖、祖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爵—品五品奉朝请六品疏证350
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二品五品奉朝请六品汇编354
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
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根据《魏书李宝附承子韶传》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士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据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削弱鲜卑贵族势力B.顺应洛阳士族要求
C.洛阳地区经济发达D.追求政权的正统性
8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19次组卷 | 95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C.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2022-03-09更新 | 1084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中、师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089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