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B.北民南迁与土著共同开发
C.统治者劝课农桑的政策D.南方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
2 .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023-11-10更新 | 345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措施是(     
A.迁都洛阳B.改汉姓C.易汉服D.与汉族通婚
4 . 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优良品种引进C.北方人民南迁D.社会相对稳定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归纳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孝文帝改革。
6 .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二百四十万减到五十万,南方人口则有增加;扬州从三百二十万增加到四百三十三万,荆州从三百五十九万增加到六百二十万。西晋永嘉以后,侨寓南方的人,截至刘宋初年即达九十万。促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南北政治环境的差异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7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中外交流与政权分裂
8 . 史学家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特别是东晋时期出现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现象,但这也仅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梁启超认为这一时期与汉代不同,“可谓之有贵族,而不可谓之有贵族政治”。据此可知,该时期的“门阀政治”(     
A.改变了皇权专制模式B.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的回归
C.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D.可视为“官僚政治的变态”
2023-11-05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11月选择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10 . 《隋书•食货志》载:“(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东晋侨置郡县数量之多,一时“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置数百”。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生产技术的发展B.官僚势力的膨胀C.经济重心的南移D.北方战争的频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