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时期北魏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孝文帝以其远见卓识,顺应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推动了本族封建化及民族融合。此后,历代中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效法孝文改制,不断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

————李文梁《孝文改制及其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
道武帝拓跋圭368—409
太武帝拓跋焘424—452
献文帝拓跋弘466—471
孝文帝拓跋宏471—499
宣武帝元恪500—515
孝明帝元诩516—527
孝庄帝元子攸528—531
孝武帝元修532—534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概括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汉化是总体的趋势”。据材料二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有何认识?
2023-10-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与秦汉魏晋不同,北魏开国近百年间百官无禄,吏治腐败与此关系颇大。在参考《周礼》和两汉魏晋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诏班禄,并规定“罢诸商人”、增收户调及严惩赃罪。班禄诏显示,北魏地方政府与商人关系密切,地方官府中大概存在着类似隋朝公廨田的田产,其收获物需通过商业贸易或发放高利贷牟利。约在俸禄制实行前十年左右,实行俸禄制的建议已被提出且有零星官“禄”的记载,这表明俸禄制是在总结之前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定型和成熟化的产物。俸禄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班禄诏及一年多之后颁布的新税制,户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民众的负担在短期内无疑会有加重。针对废止俸禄制的提议,中书监高闾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结合的角度系统阐释了实施俸禄制的必要性及其政治作用,认为俸禄制实施后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将受到遏制,民众的实际负担则会减轻,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统治。

——摘编自张金龙《北魏俸禄制的班行及其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实行俸禄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俸禄制改革的影响。
2023-08-14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五)
5 . 汉族由先秦既已产生的华夏族发展演变而来,而今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的统治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莫定了必要的基础。…… 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 ……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 ……最终到泰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指出商、西周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6 . 中华民族是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民族融于华夏,至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古代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民族的融合与地区性的统一,为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大一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孔子作《春秋》,主张“大一统”,强调一统于周礼。进入战国以后,周室沦为大国的附庸,一统于周的观念已成过去。于是思想家们纷纷探讨政治统一、华夷一统等当时亟待解答的问题,陆续出现了一些反映“大一统”理想制度的著作及学说。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七人《迷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赞婿、贾人…以熵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三   北族王朝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对汉文化取得相当深入的了解,同时却逐渐疏远,甚至完全断绝了与其原居地之间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英过于北魏。……不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他们与文化上亲缘人群之间的联系总之是断绝了。这种断绝意味着,这些王朝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被征服地的本土资源,也就是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有些时候,甚至他们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指出孔子面对这一新形势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北魏是如何“更多地依赖”“汉文化的资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并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简要概述其历史意义。
2023-10-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谁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此所谓病, 乃指文化病。若论文化病,北朝受病较南   朝为浅,因此新生的希望亦在北朝,不在   南朝。”

东晋南朝代表着三国西晋以来中国历 史发展的正常道路, …… “从更长的 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不过是对 东晋南朝的继承或衔接,即南朝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上述学者的学术观点,并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观点 清晰,史实运用正确,说理透彻,表达精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南朝时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这一时期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汉中巴蜀稻作区、南阳盆地稻作区、淮南稻作区、交广和闽广稻作区。南朝时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江南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十斛”。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据《宋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江南农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3-10-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测(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邢台地区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都”之称。

邢台历史沿革(部分)

古史相传,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曾九战于邢台大陆泽,邢台成为华夏族融合的重要地域。
尧帝晚年建都邢台柏人城,并于大麓禅位于舜帝,此为中国禅让制的根源。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为京畿地”,任命巫贤为卿士,统领内服地区。
公元前1060年,周成王封周公旦第四子姬苴为邢侯,筑邢城,建邢国,统辖邢地。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邢为赵国信都;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国策。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邢置信都县,属钜鹿郡,为全国36郡之一。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置襄国县,属赵国。
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羯人石勒纳张宾之策,进据襄国。

——摘编自《邢台古城》


(1)指出材料中涉及的中国古代重大的政治制度。
(2)材料反映了哪些有关民族融合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民族融合的意义。
2023-10-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赤壁之战后,孙权占有江东,又占有荆州一部分,江南广大疆域都在他拉制之下,孙权统治江南的五十多年,基本上是江南的开发时期孙吴曾广泛组织开挖疏液江南湖泊和河流,孙权时开凿了从钱塘江到建业的运河,并能灌溉两岸农田,孙吴组织南渡北人和山越、蛮炎人进行大规模的军屯和民屯,垦碎土地,一些边远之地和山地也得到了开发。孙吴时在海盐(今浙江海盐)、沙中(今江苏常热)等地设司盐校尉管理盐的产销。据说当时“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

孙吴统治地区傍海多河,造船业的发展远过魏蜀。孙吴设置典船都尉,专门管理船业市场其船只数量多,船体大,质量高。长江沿岸商船往来不绝,大商人“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商贩浮船长江,贾作上下”。孙吴以交、广二州为基地与古代南海林邑、扶南等数十百国交通。孙权曾派出上百艘大船,满载货物到高句丽等地贸易。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吴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