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
2 . 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后,为获得在人口和文化上占优势的汉族认可,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加以继承之。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实质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B.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崇拜
C.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D.彻底改变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
3 . 黄河流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大致归并为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晋时,许多关西关东方言已经混一。魏晋以后,出现了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对上述文化区格局的变迁解释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缩小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
B.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影响文化区格局的变化
C.区域间文化差异会影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024-06-03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4 . 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说:“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出现材料中洛阳繁华景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B.中原民族交融、经济恢复
C.士族并在中原、推动发展D.中原佛教盛行、文化兴盛
2024-04-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B.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政府夏秋两季征税
6 . 《宋书》载:“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与此同时,南方同姓之间甚至出现了“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的现象。《日知录》也提到,东晋以后“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者”。南北方这一差异主要是基于(     
A.门阀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C.主流思想的异变D.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
2024-04-08更新 | 47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7 . 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A.九品中正制为北周选拔出诸多优秀人才B.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强化凝聚力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2024-03-1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复习(一)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9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