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太宗创立廷议入閤(内殿)制度,发布诏令:“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 者更封奏……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并“引刺史十人入閤,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该制度创立的出发点是(     
A.保证决策科学B.弥合官民矛盾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行政效率
2 . 贞观五年(631)二月,官吏要调动府兵充当皇太子举行冠礼(成年礼)的仪仗队,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便下令改在十月举行。这体现了唐太宗(       
A.开明务实的政治作风B.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
C.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D.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3 . 贞观二年(628年),王珪对唐太宗说:“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鉴于前代的教训,唐朝初年施政方针调整为(     
A.以民为本B.休养生息C.民贵君轻D.重视农时
4 . 如果把“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史学家范祖禹评价唐太宗:“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在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以下属于唐太宗在位期间的事件是(     
A.灭亡东突厥汗国B.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C.与吐蕃进行会盟D.科举制首创武举和殿试
6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A.兴盛的原因B.割据的结果C.衰落的过程D.农业的发展
2023-09-28更新 | 22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2023-08-15更新 | 723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太宗)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千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长城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
9 . 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改革吏治,选贤任能B.不对外兴兵,各民族平等
C.平定战乱,人心思定D.颁布均田令,实行两税法
10 .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推行的部分重要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是(       
措施方面具体内容
政治特设政事堂;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之弊
经济以农为本,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
考试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