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汉代郡县长官可以任命下级官员,职权重,县令升到郡守即位同九卿,地方人事变动往往不大。唐代改郡县为州县,官员任免权归吏部,地方官员层级大量增加,升迁变动大。由此可知
A.地方割据问题严重B.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监察体系臻于完善
2022-01-26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与行政区划

材料 两千年间,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过程是不断发生的,不但无年不有,几至无月不有。不过同时设置许多政区的现象不多,而一次性并省大量政区的情况却是常有之事。一般情况下,新政区的设置多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口的逐渐增加而从容进行的。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政区同时建立,如秦始皇三十三年,在今宁夏一带的黄河一线,一次就设置四十四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起,“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今广州)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又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六年之间封侯143人,意味着设置143个侯国,这些侯国少数以一个整县置,大部分是从秦代旧县划出部分地而设立。这说明汉初短短几年之内,就至少增加100多个县级政区的建置;再如隋后期原有郡190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逐,李唐为了壮大势力,招降纳叛,凡是表示归附者,都给予州刺史的名号,因而大量“权置州郡”,一时间,州数膨胀到五六百之多。但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者,往往不能持久,西汉初年所封列侯,到中期已所剩无几,汉武帝元鼎五年一次就免侯削爵106人,意味着撤销106个侯国的建置。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说明影响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置废分合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大量免侯削爵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1939次组卷 | 92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柳宗元专门著文褒扬郡县制,他的文章《封建论》实是论郡县,他认为“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他写这篇文章的现实原因是
A.指责分封制易导致叛乱
B.揭露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C.基于汉朝发生七国之乱
D.认为郡县制比分封制更优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八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
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
6 .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2016-11-27更新 | 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7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015-04-17更新 | 44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冈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