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太宗创立廷议入閤(内殿)制度,发布诏令:“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 者更封奏……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已纳之。”并“引刺史十人入閤,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该制度创立的出发点是(     
A.保证决策科学B.弥合官民矛盾C.扩大统治基础D.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
阿史那毗伽特勤(东突厥汗国首领)墓志“知中国有圣,乃率部帐,翻然改图,弃韦毳于遐庭,归礼让之淳化”“夷夏以安”
俾失十囊(西突厥首领)墓志作镇西土,观光北阙,藩屏天子
唐故桂州刺史孙府君墓志虽越微地偏,而朝命寄切,临存未几,风政载扬,宁壹十连,清变远俗,福润零桂
墓志是浓缩的人物传记。下表是出土的部分唐代墓志。上述墓志反映出(     
A.唐代边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边地与中原政权的隔阂已消除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D.盛唐保障了边疆地区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人于邵《送刘协律序》云:“(广东)南海,有国之重镇,北方之东西,中土之士庶,舟宗连毂击,会合于其间者,日千百焉”。时人亦有诗云:“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唐代广东南海地区(     
A.南北交往频繁B.商业繁荣发展C.中外联系紧密D.政治地位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可知,唐朝时期长安城(     
《旧唐书·儒学传》(上)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宋)《南部新书》(上)西市胡人贵蚌蛛而贱蛇珠。蛇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辨之
A.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B.是全国性政治经济中心
C.汇聚了世界各地各类人才D.成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2024-05-31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太平广记》载:“(唐)裴玄静,缑氏县令升之女,鄠县尉李言妻也。幼而聪慧,母教以诗书,皆诵之不忘。”《旧唐书》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同时,唐代酒肆的经营者大多是妇女,如“洛阳郭大娘者,居毓财里,以当垆为业”。这些可用于说明唐朝时期(     
A.民族交流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B.平民妇女通过经商提高了社会地位
C.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的普及使女性可以接受教育
7 .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图1                                                                                        图2
A.地方行政区划优化调整B.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加剧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为《册府元龟》中所记载的唐代开元年间东北部分部族海产贡物统计表,据表可知(     
部族名称史料记载
大拂涅靺鞨遣使献鲸鲵鱼睛、貂鼠皮、白兔猫皮
渤海靺鞨
(忽汗州都督府)
遣使献鲻鱼
遣使乌那达初来朝献海豹皮五张
遣使献貂鼠皮、昆布
A.唐朝对东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B.东北地区处在原始渔猎阶段
C.中原与东北地区互市贸易繁荣D.政府羁縻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2024-04-01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时期有关在高昌设置州县的争论

贞观四年(630年)高昌王麹文泰曾亲自朝唐。但贞观六年(632年)唐经焉耆之请,开大碛路,使得高昌独擅东西交通的格局被打破。高昌遂攻焉者,又遏绝西城朝贡,攻唐伊吾,西联西突厥,北又挑拨薛延陀与唐的关系,唐与高昌关系破裂。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攻灭了高昌国。

关于如何统治高昌地区,唐太宗主张设置州县,大臣代表魏征反对,认为“陛下初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人镇守,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但太宗坚持己见,依然在高昌设置了州县,并开始积极经营高昌。

——据《贞观政要》《资治通鉴》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间析唐太宗出兵高昌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魏征对处置高昌国持何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坚持己见”的合理性。
2024-03-30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羁縻,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本意为对牛马的束缚。唐朝初期,羁縻州遍布北方、东北、西北及西南边疆等地。唐朝推行羁縻制度旨在(     
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C.促进各民族大融合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
2024-03-27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