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
B.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C.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
D.汉、蒙两族的民族融合进程大为加快
2022-06-01更新 | 284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朝在中央工部之下设有水部司“掌天下川读酸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油,决河果。凡舟溉灌之利,威总而举之”。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由此可见,唐朝时
A.传统农商政策发生变化B.政治统治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D.水利建设促进国家统一
2020-12-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
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文学、艺术等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微弱,但到了唐代,不仅在生产技能与科学知识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可知,唐代
A.文学和艺术成就明显高于周边地区B.政府更重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维护
C.生产技术和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D.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唐太宗时,商人宇文英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送到杭州,他不会经过的河段是
A.辽河B.通济渠
C.邗沟D.江南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经济萧条,盗贼猖獗。汉文帝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赋税,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他还亲自参加劳动,劝课农桑。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父子克勤克俭,勤政爱民,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且两代仁君一贯如此,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受到感化,自食其力,勤于耕作,形成了勤劳务实的社会风气,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自黎芸《析文景之治》

材料二   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改变了隋朝末年社会破败不堪的局面。贞观王朝对商业不歧视,给商业发展提供诸多便利,使商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新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唐太宗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采用和亲政策,发展民族关系。贞观五年,唐太宗下令在长安重修国子监,增筑学舍1200间,后又兴建书学、算学、律学三科学校,吸引四方儒士云会京师,高丽、百济、新罗及吐蕃等国君长亦遣子弟来唐留学。

——摘编自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景之治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认识。
9 . 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此诗意在
A.称赞隋朝大运河的功绩B.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
C.抨击隋炀帝的穷奢极欲D.分析运河修建的原因
10 .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的出现
A.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D.加速了唐朝均田制度的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