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据《耒耜经》记载,唐代的一种农具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 耕作要求。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该农具是(     
A.耦犁B.C.曲辕犁D.翻车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性、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3 . 下图是唐代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针对此画及其场景的相关阐述,其中正确的是(     
   
A.这是唐代盛行朝贡贸易体制的客观记载
B.画中使节、使臣由鸿胪寺负责接待
C.此场景体现唐太宗“贵中华,贱夷狄”的政策
D.此画生动地体现了文人画的意境特征
2023-10-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称回鹘人为塔特·桃花石(Tats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商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代收集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典籍史料]中记载着汉人被称为桃花石。对此材料的相关分析较为准确的是(     
A.道教是文化凝聚的内核B.桃花石代表着贸易繁荣
C.北庭都护府统辖该地区D.体现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的魔术被称为“幻术”,是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胡俗”文化,在《旧唐书音乐志》中有“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的记载。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B.唐代娱乐文化较为发达
C.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D.中国世界影响力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咸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也就是各少数民族只要不公开与唐对抗,就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反之,侵扰内地或对唐有严重威胁者,就用武力解决。唐太宗还举汉武帝的例子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敞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尽管这是唐太宗的自我欣赏,但它所反映的事实大体不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的目的以及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民族政策中“抚之”“讨之”的表现。
7 . 《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据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
A.灵活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缺乏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制度
C.用武力与怀柔相分离的总原则D.意图振兴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8 .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最早出现于隋唐B.由西域传入中原C.在东汉普遍使用D.属水力灌溉工具
9 . 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这些规定反映出唐朝
A.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B.建筑工艺水平高超
C.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D.建筑工程立法完善
10 .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宴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绔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趋同B.民族管理采取因俗而治政策
C.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D.民族交融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