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2 .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2022-06-16更新 | 14936次组卷 | 9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85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唐太宗依据“山河形便”将全国三百多个州分为十道,中央根据事务的需要,临时任命如观风俗使、巡察使、安抚使等分道对地方事务进行监察或督导,此类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B.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带来冗官元费的问题D.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D.宰相权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宪宗(806-820在位)时,逐渐形成“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的财政分配模式。这一模式
A.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顺应了赋税货币化的趋势
C.导致了潘镇制据现象的出现D.有利于唐王朝的对外战争
8 . 唐初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的数目多而辖地较小,小的州辖县仅二三个,人口仅几万至十几万。史载,唐太宗曾把300多位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卧室屏风上,经常检查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材料表明唐初
A.地方政治自主性得到增强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权与相权矛盾日趋激化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2020-06-20更新 | 1414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D.宦官专权的形势
2020-01-21更新 | 391次组卷 | 3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