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初地方节度使只掌管军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权力扩大,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反映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发展B.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
C.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2022-01-04更新 | 442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4 . 下图描述了我国古代某一史事,下列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B.周室衰微不共国,干戈终日互争强
C.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大诏令集》中记载,安史之乱后,“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读通鉴论》中也说“唐立国于西北而置根本于东南”,屡经大难“而唐终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也”。由此可知,唐末的藩镇(   
A.推动南方经济的不断开发B.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使地方脱离中央趋势增强D.加强了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 . 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遣官员,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B.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C.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D.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
2021-05-16更新 | 189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宪宗(806-820在位)时,逐渐形成“上供”(供应中央)“送使"(归节度使)“留州”(留给各州)各占三分之一的财政分配模式。这一模式
A.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B.顺应了赋税货币化的趋势
C.导致了潘镇制据现象的出现D.有利于唐王朝的对外战争
8 . 619年,唐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朝廷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为后世行政区域划分奠定了基础D.激化了中央与边疆地区之间的矛盾
9 . 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
A.藩镇割据的严峻问题B.制度创新的封建盛世
C.开疆扩土的军事需要D.吏治腐败的统治危机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这一制度上”。这一令唐王室崩溃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B.三省六部C.道州县制D.节度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