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费正清认为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2-10-25更新 | 163次组卷 | 12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时期,每一政令的下达,必须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观点难免有异,致使政令不能及时下达,贻误事机。为此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这说明
A.三省职权分工不明确B.三省六部制不断完善C.三省制度强化了相权D.尚书省职权进步扩大
2022-06-19更新 | 736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日趋成熟,初步形成彼此监督与制约机制,该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六部制D.中书行省制
4 .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2022-05-12更新 | 8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1-09-06更新 | 7416次组卷 | 7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
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
2021-06-15更新 | 2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9 . 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该学者认为三省制
A.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中书与门下省的决策权
C.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D.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