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汉高祖刘邦首创察举制,至汉武帝时,察举制度基本上定型。察举制是指地方官吏经过考察,将能者、贤者举荐给朝廷,朝廷经过一定的方式考核任用或直.接任用。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即“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未改。

——摘编自邓中平《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   曹操死,曹丕称帝,用“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与其父的“唯才是举”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到了西晋,虽仍以此为选官制度,但在执行上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影响。
2 . 历代王朝重视调整选官制度以适应统治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实行世官制。王朝主要行政长官都由国王的至亲担任,这些人身兼二任,既是自己封地的主人,又实施受任于王朝的行政长官。“公有公门,卿有卿门”,当贵族因其罪过被国剿灭或削夺封号时,才能同时失去其官职。嫡长子以外的贵族子弟的封号是世代递降的所以有许多贵族子弟最后沦为平民,与此相联,其行政官员也依次递降。所以有许多贵族子弟最后沦为平民,与此相联,其行政官员也依次递降

——摘编自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元光元年(前134年),正式颁布了察举的命令,命令每郡国要向中央察举人才。东汉时期,被察举者有一年任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就要被撤换顺帝采纳左雄建议,用贤才必须经过严格考试,一考儒家经典,二考文书、表奏。“诸生通章问,文吏考笔,得考选。”公府初试后,还要在端门(御史台)复试。

——摘编自王文新《中国领导力提升系列:领导选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世官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与此制度相关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革察举制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东汉察举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