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
2023-10-27更新 | 222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2022-07-10更新 | 5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阜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综得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1-10-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2020-07-01更新 | 74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魏以下,州郡县官得就地自辟僚佐,后魏、北齐多由吏部选授,隋确立制度,全国任何小官,任用权都操在吏部。”选官方式的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延续性
C.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吏部已成为核心的决策部门
7 . 下表是唐高祖武德初年至德宗时期每朝进士及第的年平均变化数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帝系

唐高祖(618~626)

太宗(627~649)

高宗(649~683)

武则天(690~705)

唐中宗(705~710)

睿宗(710~712)

玄宗(712~756)

肃宗(756~762)

代宗(762~779)

德宗(779~805)

年平均

及第数

3

9

13.7

21.8

26

28

26.7

22.5

24.5

23.7

A.肃宗和代宗时期录取人数下降受国家政局影响
B.体现出唐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善于吸收人才
C.说明唐代中央权力分配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D.唐统治者选拔官员注重对人才的全面考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017.224.5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2023-10-25更新 | 700次组卷 | 7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时任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即由公府主考,“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公府考毕,再由尚书台复试。这一变化表明东汉察举制(     
A.取士从以德取人变为以能取人B.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
C.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D.蕴含着向科举制变化的因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面两幅图展示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入仕方式记载的全部 1561 人中,“科举入仕”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唐代后期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D.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
2022-12-20更新 | 333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