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方能生效颁行。随着盛唐时代政事堂工作重心向分理行政倾斜,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正式在皇宫内设立了翰林学士院,不计官阶品秩,主要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朝都设有翰林学士或学士,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居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
2024-01-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唐朝前期,统治者多次规范官员奏事的层级、程序和功能,注重皇帝与宰相及官僚机构之间的分工,皇帝原则上只处理军国大事或现行法律规章所无法涵盖的问题。这些举措(       
A.反映了中枢机构的调整
B.降低了君主专制的程度
C.避免了朝廷决策的失误
D.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12-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2023-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永威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初,政事堂设于门下省,由三省宰相共议朝政,到光宅元年(684年)时“迁政事堂于中书省”。这一变化(       
A.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B.便捷了国家行政运行
C.剥夺了门下省决策权D.导致了行政效率低下
6 . 有学者认为,在三省制下,“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这说明三省制下(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有政务的最终决策权
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体现出当时(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B.皇帝独尊地位的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D.中枢体制的运行方式
2023-12-12更新 | 23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从布局看,参与决策的中书省、门下省设在太极宫内,而负责执行的尚书省则位于皇城中心。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提高效率的理念B.减少决策失误
C.突显皇权的至高无上D.方便诏令执行
9 . 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2023-12-05更新 | 19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顶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三省制度是唐朝非常重要的中央官制,下面图片呈现了唐朝三省与皇宫的相对位置,由此图可推知三省制(     
A.有助于皇权的加强B.便于皇帝全面地控制朝政
C.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为选官制度变革奠定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