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2023-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永威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在三省制下,“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这说明三省制下(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有政务的最终决策权
C.专制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04更新 | 87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其中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以开元初年为界,在此之前尚书省处于权力中心,位居其下的中书省权力上升,门下省下降;之后,尚书省权力一直在其他二省之下,门下省则逐渐上升,直至超越中书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三省间的制衡机制渐趋完备B.三省六部的运行日臻成熟
C.三省权力格局受到皇权影响D.中枢决策权力发生了异化
6 . 唐朝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正副宰相称号虽各不相同,然其在政事堂议政的发言权和职责是相同的。这一制度的实施(     
A.减少了行政摩擦B.迎合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C.扩大了选才范围D.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合理
7 . 唐太宗时期,凡军国大事,皆由中书舍人各抒己见,并且署名“五花判事”。制敕草成后,经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再送门下省,交由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复奏以后,然后施行。“由是鲜有败事”。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有利于国家大事的正确决策B.大大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分割和限制了尚书省的职能D.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57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代中期以后,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的地位不断上升。到唐末,枢密使有了专门的办公机构——枢密院,“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局面最终确定。这一现象的出现(     
A.表明三省六部制度已经瓦解B.成为宦官专权的根源
C.说明了唐代中枢机构的异化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