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唐承隋制,以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常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被称为“内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A.三省体制遭到彻底破坏B.君主集权趋势日趋明显
C.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升D.设中朝以架空宰相权力
2024-01-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渐趋混乱
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中枢机构发生了转移
2023-08-15更新 | 81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

——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

材料二   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40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

——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职位变迁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唐时期三省六部体制被破坏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破坏的原因。
4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金额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年,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69年,英国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

——美国前总统布什


(1)材料一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是如何被“驯服”的?
2017-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开元十一年,“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其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部分由宰相直接裁决的政务公文书,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是判四方之事的堂案和处分百司的堂贴。这反映出唐中后期(     
A.三省体制日益完备B.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
C.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D.中书门下变成宰相施政机构
7 . 尚作为秘书官吏出现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成为皇宫秘书官。汉朝时,尚书职权增大,初步建立官衙,东汉时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最终取代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职高位重到渐被分权。隋唐时期,尚书所属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有执行政令之责。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尚书权力由小到大的变化D.宰相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                                                

——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

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中枢机构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9 . “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
A.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B.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C.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2019-03-01更新 | 38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016-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