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察举制在建立之初,大致是以“举荐”为主要选拔方式,以“贤良方正”“孝廉”作为名目,显示了“以德取人”的政治意图。东汉初年,光武帝曾规定:在察举秀才、孝廉时,州郡长官必须先给予候选人以一定职事,叫做“授试以职”。和帝永元年间,曾改变以往州郡举荐一律两人的情况,规定“二十万岁举一人”,“四十万二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后来因为边疆地区户口少赋役重的情况,“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到了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改革孝廉察举,其措施是: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进行分科考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察举制变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察举制发展演变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的察举官员是自下而上举荐人才的制度,辟除制度是长官直接聘任部下,部下与长官结成连带责任。这种制度长期执行会
A.加强中央集权B.冲击中央集权C.加强君主专治D.削弱贵族势力
3 .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科举之善良,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直至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的“趋势”实际上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挑选“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2)据材料二,魏晋时期的中央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据材料二分析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锒铛人狱。这一事实说明
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
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中国有句谚语形容某朝代的选官制度:“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一选官制度创立于
A.西周B.汉代C.唐代D.宋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二十等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