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评价,请对材料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0更新 | 964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兰大附中2020届高三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曹魏之时的察举一途,既包括卢钦、杜宽等高官世族子弟,也有杨丰、杜基等父祖不详之普通士人。高堂隆作为一牧牛之民户“年七十馀,有至行,举为计曹掾(郡财政会计)”。这说明曹魏时期
A.人才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增强B.地方官员的选官权力有所扩大
C.制度设计推动了士族的形成D.社会阶层流动的路径依然有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2019-04-23更新 | 321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