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这说明,汉武帝举孝廉的直接目的在于
A.选拔德才兼备人才B.进行社会道德教化
C.巩固君主专制制度D.消除王国问题隐患
4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这说明汉人才选拔
A.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B.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
C.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D.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17-02-17更新 | 221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