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表格反映了(     
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授田数授田数
402.0402.0
302.0301.5
202.0201.0
102.0100.5
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D.增加政府的算赋收入
2024-01-02更新 | 181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学生探究唐朝赋税制度,整理知识,据表格可知(     
租庸调两税法
纳税人范围农民是缴税的主体。不课税者包括贵族、官员及其嫡亲、太学生、僧侣、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老残笃疾等农民是其中的一部分,缴税不分主客户,除鳏寡独孤不支济者,其他一律缴税
征税项目以人丁为主,分租庸调三种分地税和户税
征收物品以实物缴纳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缴税时间缴税时间不一分夏、秋两征
①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
②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一定程度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是基于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6-22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某同学在对魏晋南北朝与唐朝赋税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时整理出资料表格,据此可知,两税法(     
租庸调两税法
纳税人范围农民是缴税的主体。不课税者包括贵族、官员及其嫡亲、太学生、僧侣、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老残笃疾等。农民是其中的一部分,缴税不分主客户,除鳏寡独孤不支济者,其他一律缴税。
征税项目以人丁为主,分租庸调三种。分地税和户税
征收物品以实物缴纳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缴税时间缴税时间不一分夏、秋两征
A.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推动了赋税制度简化
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缩小了赋税征收范围
2023-10-15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变化表。能够解释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
时间
河东道
太原府
河北道赵郡关内道
京兆府
河南道
河南府
剑南道
成都府
江南东道
余姚郡
754年 1289056345486292117474616095086258
807年1240008157241202187994601051276
A.安史之乱的影响B.赋税政策的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土地兼并的加剧
2024-03-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管户总数

89141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课口

8208321

2370799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2024-03-07更新 | 626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元和二年(807年)秋,唐朝藩镇剑南东川治理下的部分州府的税负情况(参考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据材料可知,该税法(     
州名元和二年秋税数(贯)元和年间当州户数(户)平均税率(贯)
陵州24606198512.21
合州346228921.57
绵州3809371486.2
A.减轻了纳税农民负担B.进一步简化了纳税程序
C.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D.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2023-10-20更新 | 352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唐代两税法的部分史料。这可用于说明两税法(     
两税中的户税和地税“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大历中非法赋敛,急备、供军、折估、宜索、进奉之类者,既并收入两税”
“自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
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
欧阳修等《新唐书》
A.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B.未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响应
C.未能减轻民众的负担D.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9 . 据下表可知,当时(     
表: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A.税制改革迫切B.耕地面积减少
C.政治日益腐败D.人地矛盾突出
2023-10-07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 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 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简化了政府的税收名目D.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2024-05-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