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表,北魏至唐代均田制实施期间奴婢、耕牛授田数据统计
时期奴婢耕牛
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30亩,限4牛
隋代限300~6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唐代不受田不受田
表数据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的扩大B.封建经济的发展
C.农业人口的增加D.门阀士族的衰落
2024-03-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废除人头税D.实行两税法
3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4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1.85%

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023-08-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6 . 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20070—8040—7050
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2023-11-11更新 | 1023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据下表可知,当时(     
表: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A.税制改革迫切B.耕地面积减少
C.政治日益腐败D.人地矛盾突出
2023-10-07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变化表。能够解释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
时间
河东道
太原府
河北道赵郡关内道
京兆府
河南道
河南府
剑南道
成都府
江南东道
余姚郡
754年 1289056345486292117474616095086258
807年1240008157241202187994601051276
A.安史之乱的影响B.赋税政策的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D.土地兼并的加剧
2024-03-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天宝三年(744年),全国共有赋役义务的民户(以成年男丁为统计口径)八百二十万,他们每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绢达七百四十万余匹,绵一百八十五万余屯(一屯合六两),布一千六百万端(一端合六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租庸调制的实施B.纺织技术的进步C.戒奢从简的风尚D.雇佣关系的普及
10 . 据统计,天宝三年(744年),全国共有赋役义务的民户(以成年男丁为统计口径)八百二十万,他们每年向唐政府缴纳的绢达七百四十万余匹,绵一百八十五万余屯(一屯合六两),布一千六百万端(一端合六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租庸调制的实施B.纺织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开发D.雇佣关系的普及
2023-11-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