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东晋、南朝之际,本来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被重视起来,如时人王微善画,提侣“绿林扬风,白水激润”的山水画风,提出“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认为只有心物相印,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画天地万物。据此可知,山水画的这一发展(     
A.推动艺术审美与教化相结合B.反映出民族交融推动绘画创新
C.体现出写意忘形的绘画理念D.表达了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2 .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2024-03-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京城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魏晋时期砖画局部,画作中描绘的人物修长柔弱、苗条纤细、肤白貌美、文弱秀气,反映出人物超脱如仙的气质。画家以清淡病秀之姿,明隐入骨忘言之状,重视自然之美和人本之美,表现对超脱之“道”的极致追求。这一绘画风格反映了(     

A.理学对艺术的引导B.时代风潮的影响C.宗教信仰的普遍化D.民族交融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时期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反映了唐代(     
A.宗教是绘画的主要题材B.统治者奉行三教合一政策
C.民族交融助推文化繁荣D.文化呈现开放兼容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的楷书注重字形结构与笔法、章法,但呈现出的风貌却不尽相同;而草书豪迈奔放,线条感强,但又遵循着书法本身的规则。这说明唐代的书法艺术(     
A.开始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B.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兼而有之
C.神形结合表现了人的精神气质D.体现理性和意趣相结合的特点
2024-02-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东晋文学发展情况统计表,对该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地域中心及文学主题
东晋初期主要是以建康为中心的京都地域的“中兴”文学主题兴起
东晋中期主要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会稽地域“玄言”文学主题的兴盛
东晋后期后期主要是以庐山为中心的寻阳地域“遁世“文学主题的兴盛
A.反映了区域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体现政治环境与文化互动
C.清谈无为之风冲击传统伦理道德D.创作题材世俗化特征显著
7 . 以下内容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展魏晋时期,社会中草书盛行南北朝时期,北方崇尚刚硬雄浑的书风,南方偏重轻灵秀逸的书风唐朝时期,具有作为考试标准字体的规整楷书开始深受文人们喜爱(       
A.彰显儒学地位的上升B.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
C.反映民族交融的加强D.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89卷引用: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抄书的高潮,还涌现了一批靠抄写养家甚至为官的抄书人,如阚泽、陶弘景、王僧孺、刘芳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官府对文化的控制B.书法艺术的繁荣
C.造纸术的不断推广D.儒学教育的发展
10 . 有学者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书体时说(它知道稍纵即敛,那样的克制与放纵--克制是放纵的克制,放纵是克制的放纵。亦有飒爽之姿,亦有缠绵之态,点染之余,只觉得生活是这样小桥流水、绿雪诗意。”该学者所述的书体是(     
A.篆书B.楷书C.草书D.行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