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卷《女史箴图》,这一作品(       
      
A.强调写实注重意境B.深受宗教题材影响
C.集教化与审美一体D.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023-09-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异彩纷呈。作者的自由个性与思想活跃反映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内容多为抄经之作,从王羲之的小楷作品《佛遗教经》到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展示的“颜筋柳骨”,楷书书体皆各领风骚、自成一派、极具个性。这一书法现象(     
A.体现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艺术创作风格的融合
B.反映书法创作与佛教传播相互影响的文化特征
C.促成雕版印刷术的兴起、佛教传播渐趋本土化
D.有助于统治者实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政策
2023-02-19更新 | 1186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
A.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B.淳朴峻整趋向单调
C.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D.风格保守缺乏创新
4 .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016-11-27更新 | 5526次组卷 | 15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2017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